近日,基础医学院汪秀星教授与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张弩教授、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李颜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Jeremy N. Rich教授在《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发表题为“肿瘤浸润浆细胞通过IgG结合维持胶质瘤干细胞(Infiltrating Plasma Cells Maintain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through IgG-Tumor Bind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明确了浆细胞与肿瘤干细胞信号交互在肿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为解析肿瘤免疫的精细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为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高侵袭性和致死性的原发恶性肿瘤,胶质瘤干细胞(GSCs)是GBM中具有自我更新、驱使肿瘤进展、参与免疫逃逸功能的一类细胞。GSCs复杂的免疫微环境是导致GBM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浆细胞是B细胞终末分化状态,然而,B细胞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征和功能尚未明确。
研究团队通过对GBM患者中B细胞家族单细胞测序、BCR测序等数据分析,对GBM中肿瘤浸润浆细胞进行了全面解析研究。结果提示,GBM中肿瘤浸润浆细胞占整体B细胞家族比例较外周循环比例显著升高并提示不良预后。通过在NCG-M小鼠上构建人源化免疫系统,并原位注射GSCs成瘤,发现浆细胞在人源化小鼠GBM瘤内富集,说明人源化小鼠模型能够良好地模拟肿瘤环境。清除人源化小鼠浆细胞后原位成瘤、免疫缺陷小鼠颅内共移植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GBM中肿瘤浸润浆细胞的促肿瘤功能。进一步地,研究发现GSCs高表达IgG Fc片段的受体FcγRIIA。浆细胞通过分泌IgG与GSCs上的FcγRIIA结合,活化GSCs中PI3K-AKT-mTOR信号,维持GSCs的自我更新并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含Fc片段的IgG单克隆抗体(如免疫检查点药物PD-L1单抗和CTLA-4单抗)进行检查点抑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这提示临床使用的免疫检查点IgG抗体药物可以直接结合FcγRIIA阳性肿瘤细胞而具有促肿瘤恶性进展的功能。研究团队发现,IgG免疫检查点抗体Atezolizumab(PD-L1单抗)和Ipilimumab(CTLA-4单抗)的确可以直接结合FcγRIIA受体,在临床浓度下促进GSCs自我更新并导致肿瘤恶性进展。上述结论提示该研究发现可能会对IgG类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设计产生影响。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基础医学院博士生高健成,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无锡医学中心博士后顾丹灵,克利夫兰医学中心Kailin Yang博士,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军霞教授,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基础医学院博士生林乾坤,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副研究员袁玮,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博士生朱旭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基础医学院汪秀星教授,金沙威尼斯欢乐娱城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Jeremy N. Rich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张弩教授,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李颜教授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工作得到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abstract/S1535-6108(24)00481-1
(撰稿/汪秀星课题组)